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voice.png voice-close.png voice-button-png.png voice-button-gif.gif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 和2025年工作安排

日期:2025-05-09    来源:天安门地区管委会

字号: 打印 收藏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筹安全和服务,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动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取得新进展,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中央政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131项具体任务,一体推进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国庆音乐会、国庆招待会和广场升国旗仪式等系列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组织8000名社会各界代表集体观礼。12.3万人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1万羽和平鸽和3万只彩气球烘托氛围,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喜庆的工作目标。创新优化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4个区域的5块户外大屏直播升旗仪式开展观旗等候文明行动,10月1日升旗仪式后的天安门广场人走场净,成为展现国人文明素养的窗口。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安全措施和服务群众举措,庆祝活动与国庆节日服务保障平稳衔接,节日期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群众综合满意度达到95%。

圆满完成北京中轴线申遗各项任务。周密做好中轴线申遗国际专家赴天安门地区考察检查保障。紧盯中轴线申遗冲刺阶段重点任务,完成了重要建筑结构安全性检测、加固和装修改造,积极对接督促完成太庙临筒子河小院腾退、拆除和场地恢复。

圆满完成重要国事外事活动服务保障。高标准做好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服务保障,克服天气等不利因素,协调做好红地毯铺设更换、纪念碑清洗养护和景观布置等工作,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活动氛围。制定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管理规范和流程,全力做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圆满完成了国家来访外事旗插挂、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的外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要求,高标准做好地区中央单位多项工作的协调保障

(二)安全稳定局面保持良好态势。

政治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巩固。坚持把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完成客流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建设,优化安防设施布设,科学部署安保力量,进一步夯实地区人防物防技防保障。健全远近结合、动静配合的大客流应对模式,加强与东城区、西城区协调联动,源头排查化解矛盾,细化安全维稳工作措施,进一步织密筑牢政治安全防护网。

应急协调处置能力持续加强。发挥地区应急委统筹牵动作用,固化定期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桌面推演和培训演练,提升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编制地区灾害事故应急指挥调度与处置总体方案,健全完善专项预案,较好地完成了暴雨、大风、高温等各类极端天气的应对工作。规范节日指挥调度体系完善应急值班模式,指挥调度综合质效取得新的提升。

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部署推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燃气安全、电气火灾防范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实现辖区内全部清零。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普法宣传、消防演练拉动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固化回访核查工作机制,加强检查排查和问题隐患整改,地区“零冒烟、零起火、零事故”的防控成效持续巩固。

(三)游客群众获得感更加丰富充实。

游客群众服务更加精细。坚持站在游客群众角度想问题解难题,搭建开放单位预约入口集成平台,初步实现地区“一网通”参观预约目标。推动安检通行效率提升,优化预约参观动态调控措施,延长暑期广场夜间开放时间,尽可能满足群众参观需求。运用技术手段有效防范“黄牛”倒票,规范旅行团队预约管理,努力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和地区旅游秩序。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品质,推送极端天气预警信息,做好群众如厕保障,建设地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城管“党员先锋岗”,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全年地区服务接待中外游客5700余万人次。

文化供给亮点纷呈。不断扩展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辐射的深度和广度,与中央党校、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和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共建,服务保障外事团组、港澳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政群团到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开展教育活动。做好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赠送国旗工作,开展“天安门广场思政大讲堂”宣讲,做实国旗赠出后管理使用“后半篇文章”,地区红色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编制完成了天安门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完善中英文导视标识系统,推进预约系统英文版建设,持续优化了地区国际化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天安门国旗教育馆、恒温恒湿国旗库建设基本完成。推动开设“北京有礼”形象店,改造东南侧商业门店,硬件服务设施水平提档升级。地区便民车(摊点)升级优化被纳入城市家具改造提升总体安排,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文创产品研发,自主设计的《中轴之核》明信片受到好评。

(四)地区综合治理成效再上新台阶。

地区协同发展局面得到加强。立足首都大局、地区全局,积极发挥市政府派出机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地区单位在安全维稳、秩序维护、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同向同行同发力。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推荐选树“北京榜样”,组织宣传先进典型,联合邓小平故里管理局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会,成功举办天安门地区年度篮球、羽毛球友谊赛,地区资源共享、活动同办、联学共促的优势作用得到了持续发挥。

地区精细化治理扎实开展。统筹推进地区城市家具更新行动,优化公用设施管养维护机制,协调开展地下管线、地砖、华灯基座动态更新,地区城市“生命线”稳定运行。落实“花园城市”建设要求,协调做好绿化养护和花卉景观布置。创新环卫作业手段和模式,地区环境卫生洁净指数位居全市各区(地区)第一名。

环境秩序维护见行见效。聚焦地区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深入推进精治共治法治。深化“城管+公安+文旅”执法模式,建立与东西城“手拉手”协同机制,针对长安街“夜骑”、观升旗“夜排”等现象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服务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广场东侧路便道停车秩序治理效果取得根本性提升。持续开展扰序行为专项整治,无照经营等违法形态实现动态清零。

(五)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走深走实。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并扎实推进5方面18条具体举措的落实落细。委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原原本本学习党纪条例和党章,赴监狱、法庭开展廉政教育。各级党组织及时跟进学习,做好研讨交流、警示教育、党课学习等规定学习环节,做优“关键少数”廉政谈话、关键岗位专题培训、编发学习教育专刊等自选动作。坚持与实际工作相融合,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推动了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通过轮训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31次组织开展上一轮巡视反馈问题和近年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各项长期整改任务得到坚持取得实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促进群众服务,开展“党建走基层,你说我来听”活动,广泛推进支部品牌创建,相关经验做法在《旗帜》杂志刊发,入选全市典型案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贯彻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自查整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深化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优化调整内设机构。严格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委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优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干部激励工作,不断提升全委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制度规范化建设,制定、修订内部管理制度文20余个。细化保密管理责任落实,持续筑牢保密防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规范使用预算经费,把财政资金用在关键处。编制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效能提升。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减量”“提质”发展关心关爱干部职工,做好老干部工作,工会、团委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了齐心聚力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二、2025年工作安排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在认真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改革任务中,聚焦安全和服务,加大工作统筹力度,坚定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局面,推动地区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要认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地区环境布置、秩序维护、协调配合等服务保障工作。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保障中央政务活动水平。健全完善地区重大国事外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高质效做好全国“两会”、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等重要国事活动的服务保障。优化提升国际交往空间格局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国际交往中心服务保障机制,优化地区国事外事活动服务保障标准、规范和流程,做好在地区举行的元首外交活动和重要外事活动服务保障,打造服务国家会客厅的高品质环境。

三是着力提高大客流应对能力。针对假期调整新机制,细化完善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综合保障和服务接待工作方案。加强地区客流规律梳理分析,健全大客流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天安门特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指南。优化广场和城楼预约系统功能,探索固化参观预约限量动态调控机制,提高大客流应对能力和水平。

四是全力提升群众服务水平。抓好地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具体措施落地,促进业态提升,打造更多独具天安门特色的服务场景。认真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丰富中轴线旅游资源,提升游客参观便利性。完成便民服务车(点)升级更新,丰富特色商品供给,体现“北京服务”品质。

在抓好上述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安全、护稳定,更大力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地区。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升全地区“雪亮工程”智慧安防体系水平,建设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完善客流预警监测系统的功能建设,深化科技赋能和大数据资源共享。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持续完善预案体系。发挥核心区气象保障机制作用,提升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和防范水平。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体检式”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地区本质安全水平。

(二)全力抓共治、重精治,更加发力提升环境秩序精细化治理水平。健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地区空间秩序、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配合做好地区交通组织优化提升。协调推进地区城市家具更新,健全地区市政设施运行维护及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稳定运行。优化环境卫生保洁模式,持续巩固“席地可坐”成效。细化完善地区网格化治理,发挥“城管+公安+文旅”联合执法效能,用好与东西城区“手拉手”机制,加强结合部矛盾排查和秩序维护,持续提升环境秩序品质。

(三)全力抓服务、精保障,更好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服务的美好期待。健全预约参观服务机制,分步推进地区统一预约服务平台上线等旅游服务优化升级,运用数智化服务手段,完备流线指引、服务引导、景点讲解、文化宣介等群众服务渠道和途径,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体现首都服务温度。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文明旅游”“文明观旗”“垃圾不落地”等公共文明宣传引导,提高游客群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优化完善党群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延展“党员先锋岗”,扩大志愿服务和文明引导覆盖面,提供更多暖心服务。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不断提高未诉先办工作成效,高效协同解决群众关切。

(四)全力抓文化,促宣传,更好发挥天安门红色文化资源作用。落实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保护规划年度任务,做好城楼及观礼台、东西红墙粉刷见新。充分运用中轴线申遗成果,发挥好广场国旗、纪念碑、天安门城楼等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阵地作用,创新讲解方式、丰富宣传内容,系统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中轴线故事、天安门故事。持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体系。

(五)全力抓党建、固根基,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第一政治要件”办理制度,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带头强化政治忠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实施好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措施,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预算执行和日常监督,共同营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干”字当头、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门户网站
党政机关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10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00 京ICP备10032887号-2

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