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做好党的二十大服务保障为总纲,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中心”,着眼“四个服务”,坚持从思想上行动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年度绩效任务为重点和抓手,强化统筹,创新举措,合力推进,以围绕“国之大者”提升“四个服务”能力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落实,地区整体环境更趋向好,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综合管理成效更加显著,全面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这个主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精心做好周全准备,全力营造安全有序喜庆热烈的政务氛围。突出政治安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5方面具体任务,实施一级安保措施,加大安保和群防群治力量一线布防力度,加强重点区域安全防范,依托“百日行动”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城市运行和环境治理拉网式检查,做到隐患排查“见底清零”。建立人民大会堂重点工程保障机制,全力做好东门外更换国徽的运输、悬挂和安全监管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高标准完成长安街沿线高大建筑物开灯挂旗及天安门城楼悬挂大红灯笼等环境布置组织工作,协调做好广场大花坛布设绿化美化;组建现场保障组,全闭环高质量完成大会封控区域内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护等工作任务,为大会胜利召开营造优良环境。
(二)抓住安全稳定这个关键,注重完善保障体系,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有力维护了地区社会面安定和谐有序。优化固化重大节日期间安全维稳和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修订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2版),编制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客流监测预警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北京冬奥会期间地区综合风险评估报告作为范本在全市推广。组织开展地区应急实战化实兵化综合演练,统筹做好防汛应对准备,实现安全度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消防+治安+城管”联勤联防“防灭一体”巡查机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排查;充分发挥地区安委会和防火委牵头统筹作用,每季度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商会,坚持“一家一策、一事一策”实施消防安全“体检式”检查,及时发现消除隐患,持续巩固了地区“零起火、零冒烟、零事故”的治理成效。
(三)紧盯疫情防控这个重点,严格防疫管控措施,全域全程严防死守,持续织密筑牢地区疫情防控屏障。协调疾控领域专家实地检查指导,动态优化调整防控举措,严格执行“四必检”和核酸阴性证明核查准入措施,固化健康码异常人员快速转运机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大“三类场所”防疫执法检查频次,定期开展公共区域和服务设施消毒消杀,加强升降旗时段和重点区域宣传提示,引导参观群众保持安全距离。结合国庆和重要会议防控要求,建立预约参观涉疫情况前置筛查和信息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在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前,地区疫情防控始终保持“双零”成效。
(四)围绕“四个服务”这个要旨,优化统筹协调机制,精心打造优良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四个服务”机制建设,建立地区气象保障服务模式,推进开展天安门地区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拓展政务保障覆盖面。扎实落实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任务,出色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地区相关景观环境整治和24小时直播组织保障工作;健全完善天安门广场外语标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双语导视标识牌管理机制,动态调整标识牌设置,加强巡查维护,确保双语标识牌准确规范。优化固化重要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制定专项服务保障方案,高标准做好环境秩序维护、卫生清扫保洁、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提升环境景观品质;发挥统筹职能做好协调保障,圆满完成了2022贝壳北京马拉松天安门广场起跑仪式协调保障工作。始终强化“每天升降国旗仪式都是国家典礼”意识,开展国旗杆升降系统安全检测和监测,定期开展运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建立观旗现场安全秩序管理工作机制,细化12条安全保障措施,提升观旗仪式组织管理水平。探索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推进天安门城楼大红灯笼制作研发,开展伟人像画板画布掀揭试验,高标准做好广场红旗杆、城楼等重要建筑夜景照明设施、金水河喷泉等重要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提升政务环境品质。
(五)对标核心区控规这个基准,推动规划高起点落地,塑造文化精品区形象,持续提升地区文化建设品质。对标对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积极做好天安门院内朝房和观礼台管理使用,腾退部分非功能办公用房;聚焦聚力中轴线申遗重点任务,积极协调推进部队使用非文物建筑腾退、搬迁、环境恢复等准备工作;坚定有序疏解非地区功能,有序拆除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及附属设施,恢复场地路面原貌。完成革命历史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及金水桥、东西值房保护方案设计,持续做好重点文物安全监测,在文物保护执法检查中,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被评定为优等次。精心保障63批14000余名有组织群众观看升国旗仪式,协助组织500余名首都少年站人民英雄纪念碑少年先锋岗;修订广场国旗管理使用办法,积极主动加强广场国旗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高标准完成城楼大殿展陈布设恢复,丰富调整充实展陈及讲解内容。深化研讨地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主动发挥天安门城楼红色教育阵地、天安门广场国旗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党性教育阵地作用,持续用好用活地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合作,组织实施天安门文化精品区建设设计,建立“天安门红色文旅”微信公众号,讲好天安门故事。
(六)盯住群众满意度这个指数,创新为民服务举措,依靠法治推动精治,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制定地区城市部件处置工作规范,协调23家市政保障单位建立动态分析研商机制,优化固化人工视频双巡查工作模式,持续提升地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巩固深化“城管+联合执法”模式,借势借力环故宫周边综合整治,加强结合部环境秩序治理力度,巩固无照游商、黑照相等违法现象“动态清零”成果。将爱国卫生纳入精神文明工作范畴,以更实举措提效增质,组织开展“V蓝北京”“低碳环保践于行”创建活动,“无吸烟广场”“无垃圾广场”创建成果显著,实施环卫优质环境卫生服务和优质文明引导服务,“双三”标准落地见效,“天安门广场席地可坐”成为常态,《天安门地区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精神高地》《天安门地区推动爱国卫生、精神文明双丰收》在首都精神文明简报上刊发。持续深化“接诉即办”融合办理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有考核成绩考评月中,我委综合评分均为全市并列第一。
(七)用好广场预约参观这个平台,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提升群众参观旅游体验感。坚持践行“参观群众都是座上宾”的服务理念,动态优化广场预约参观服务保障机制,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优化“快速登记”功能流程;提前发布广场预约措施调整通告,加强舆情监测,热情回复群众咨询;配合做好地区安检棚改造、增加安检通道,优化参观流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留念证书创意设计、系统开发、运行调试、上线运行等各项工作,社会反响良好,进一步提升了参观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丰富拓展了天安门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辐射带动功能。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核验安检“二合一”工作。充分发挥预约参观数据预判预警作用,合理预判分析大客流情况,有针对性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固化参观游览宣传提示工作机制,引导游客错峰错时参观,提升群众参观体验。
(八)紧握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铸魂固本并重,注重严管厚爱并举,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集中研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7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23次。深化“党建+”工作格局,以为民服务“关键小事”画好画大地区党建同心圆。坚持“出以公心、量才施用、群众公认”,重实干、重业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重大决策程序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重要事项20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内审内控工作机制,深化纪审联动,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有效防范经济风险。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动制度清理规范。
二、2022年度日常履职考核清单完成情况
按照市政府关于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安排,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在市政府绩效办的指导下,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完善委绩效管理体系,编制形成全年日常履职考核事项清单,细化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路线图”“施工表”,对各项任务坚持全程闭环管理,定期跟踪问效,经认真自查,2022年度日常履职考核事项12项年度任务中,11项已全部完成,1项地区火灾预警系统恢复工作,目前,机房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网络建设和与消防系统联通联调联试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2022年度效能管理事项自查情况
根据《2022年度市级行政机关和区政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2022年度市级行政机关绩效管理日常履职考核事项评分标准》,对照涉及我委4大类效能管理事项考核标准,经认真自查,各项工作均按要求落实,未发现问题。
四、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对标首都北京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立足天安门地区功能定位,聚焦地区高质量发展,坚持“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标准要求,全面提升地区“四个服务”保障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系统优化提升地区政务环境品质,全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公共服务管理,全面推动天安门广场文化精华区建设落地见效,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上率先示范,奋力谱写天安门地区高质量服务管理工作新篇章。